拔牙非小事!!!
在互联网上,经常看到因拔牙而出现意外的新闻。 其实,拔牙之所以容易出现意外,很大程度上与患者对 牙科的认知不全、急于求治的心态 有关。
所以拔牙前,患者如实告知口腔医生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很重要的。 患者切勿隐瞒自己的病史,否则可能会威胁自身健康。
医生也应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与病史决定是否进行拔牙手术或做相应准备,如麻药的选择、是否需要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拔牙等等。
今天冶金宝宝就为大家介绍12类不适宜拔牙或需暂缓拔牙的人群,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
患有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坏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患者如果冒然拔牙,很可能因自身凝血功能不足而出现术后血流不止的情况,因此要避免拔牙。
对于有长期贫血史、自述日常状态良好者,应进行血常规检查后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血红蛋白在80g/L(8g/dl)以上者可拔牙。
此类患者禁忌单独拔牙,而应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连同患牙整块切除。 所以如在患牙区有经久不愈的溃疡、肿物时,应先取活检,排除恶性肿瘤后再拔牙。
在放射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一年内都不宜拔牙,以免引起放射性骨髓炎。 放疗一年后若必须拔牙时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应考虑术中及手术后诱发疾病发作的可能性。 如必须拔牙,应在神经内科医生会诊与治疗后才能进行手术,术前还应给予镇静剂。
常见的恶性贫血,严重的肺结核,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等可以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延迟伤口愈合,合并感染的疾病,一旦发现患者患有其一,都应暂缓拔牙。
此类病人可因感染、手术、焦虑引起甲状腺危象,重者可引起衰竭甚至死亡,故不宜冒然拔牙。
如必须拔牙时,应做详细检查,使其基础新陈代谢在 20%以下,脉搏每分钟100次以下,麻药中不加肾上腺素类血管收缩剂,手术前后应服用抗生素。
患有急性期肝炎或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应暂缓拔牙,因为此类肝病会引起银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缺乏,或肝脏无能力利用维生素K合成有关的凝血因子而导致术后出血不止,必须待疾病好转后再进行拔牙手术。
在术前时,口腔医生应先给这类病人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促进凝血酶原合成,以补充纤维蛋白原的不足,避免发生意外。
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不能拔牙,以免引起肾功能衰竭。 一般肾脏病较轻者,拔牙前应注射抗生素以防拔牙造成的暂时性菌血症,促使肾病急性发作。
病情严重者应暂缓拔牙,对于必须拔牙的,应请内科医师会诊,术前服药数周控制血糖稳定(一般拔牙适应症要求血糖控制在8.88mmol/L以下)。
(1)因心理紧张等因素可能诱发高血压急症,即血压突然明显升高,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其中,常见的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
(2)由于患者血压升高,会导致术中出血加重、延长术后出血时间,或者可能引起创口出血不止。
拔牙对心血管病人有一定危险性,主要因拔牙紧张刺激,加之患者因恐惧导致血压升高,可能会引起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所以即便看起来身体很健康的患者,医生也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心血管系统。
麻醉剂中不要加肾上腺素,以免出现心动过速,诱发心衰; 麻醉完全、动作轻巧,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出血或损伤; 拔牙前后应给予抗感染预防处理,因为心脏病患者的抵抗力降低,较正常人容易合并感染。
有人认为妊娠期间一律不可拔牙,因为可能导致流产。 但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妊娠3~7个月拔牙比较安全,对妊娠没有什么不良影响。
①在拔牙前一天和拔牙当天,肌内注射黄体酮10毫克。
③麻醉必须完全,止痛效果要好。 对有习惯性流产或习惯性早产史的病人,在妊娠期间禁止拔牙。
女性在生理期原则上应当避免拔牙,因为月经期间牙槽可能发生代偿性出血。
一些“根深蒂固”的牙齿,如阻生牙或埋伏牙,则应等月经过后拔除。 有资料显示,女性在月经周期的第10天左右拔牙最为适宜,此时伤口愈合比较快,不易发生细菌感染。
拔牙是解除口腔病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并发症,所以患者在决定拔牙之前一定要如实告知口腔医生自己的真实情况,切勿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