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不做冠,早晚是后患!患者“不做冠”后牙齿劈成了两半
下面将为您介绍根管不做冠,早晚是后患!患者“不做冠”后牙齿劈成了两半的相关内容,这将会花费您约两到三分钟的时间进行浏览,感谢您的阅读:
真实案例:下面这幅图片就是一个牙科医生发出来的一个患者的牙,之前做了“根管治疗”后,没有及时做“牙冠”,导致吃东西时把原来做过‘根管治疗’的牙直接劈成了2半,这不是既麻烦又难受?后悔都来不及了!!
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患者说,做根管治疗已经很贵了,再做牙冠就更贵了,可以不做吗?”如果做了根管治疗不做牙冠会怎样啊?“这个一定必须做吗?”……
但依然有很多人在蛀牙刚出现的时候不管不顾,慢慢的蛀牙就会从浅龋变成中龋,甚至是深龋,待蛀牙成为深龋之后这时很有可能就需要做“根管治疗”了。
在做完“根管治疗”后,医生都会再做个“牙冠”,那这时候很多朋友就不理解了,不是已经“治疗好了”吗,为什么还要做“牙冠”?
这是因为杀掉神经的牙齿会变得脆弱,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单纯用材料已经没法恢复功能
因为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牙齿,一般已经是蛀牙缺损很大,这个时候虽然根管治疗完成,但是剩下的牙体组织非常脆弱,容易折断、裂开,失去正常的功能,单纯用材料已经没法恢复功能。
二:治疗后不太足够支持咀嚼的力量
根管治疗是以药物,以及器械的操作来将根管内的残渣,以及细菌尽可能地清除消毒干净。然而,这样的消毒过程如果要认真的进行,却必须去除掉不少被细菌感染的牙齿,以及不得不修正的牙体组织。所以大部分的牙齿一旦进行根管治疗,则可能不太足够支持咀嚼的力量而可能断裂。
三:失去了来自牙髓的营养供应
经过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失去了来自牙髓的营养供应,就像失去树根的树木一样,慢慢枯萎变的很脆弱,造成牙齿的脆性增加,易劈裂。
来看一下“根管治疗全过程”的视频
所以,不是医生想多赚你的钱,是因为杀掉神经的牙齿是真的非常脆弱,而这时候做一个“牙冠”的目的是保护了这颗“脆弱的牙齿”,防止牙齿再次“损伤”。
做完根管治疗,医生一般都会提醒:做完根管治疗,建议要戴牙冠哦!
但是还是有些患者这时候内心戏非常足:“治疗都做完了,我牙也不痛了,还做啥冠修复?”但是还是要应付一下医生,于是:
于是抱着侥幸心理,让牙齿在没有“防护衣”的情况下:咬着小坚果,嗑着小瓜子……有一天,“咔”!牙齿劈裂了!
有人可能会说,那如果根管治疗后,我尽量小心翼翼的使用,不让牙齿劈裂不就行了嘛!
当然可以,但是,这个时候!你吃东西的时候就会一直想着:不能用这一侧吃,不能用这颗牙齿吃……
根管治疗后及时戴冠,这种建议是从有利于患者的角度提出的!从医学专业角度来说,戴冠修复也是根管治疗的必要步骤!
所以,做了根管治疗的朋友们!
一定要遵医嘱,及时戴上牙冠,
这才是对自己口腔健康负责的做法!
01、什么是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也称为牙髓治疗,是治疗牙髓疾病和根尖周疾病的有效方法。
通过去除根管中的炎性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填充根管以消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利刺激,防止根尖周病变的发生或促进根尖周愈合病变。
此操作可保护牙齿,因此可与拔牙互补。
根管治疗很麻烦,通常需要2-4次就诊才能完成,并且患者会遭受更多的痛苦。
02、根管治疗的适应症
1.牙髓炎:牙髓因细菌感染而发炎。在密封的牙髓腔中,牙髓通常不会被细菌感染。当牙齿因龋齿而开孔时,该孔太深,外部细菌会侵入牙髓腔,从而感染骨髓。
2.根尖周炎:牙髓感染细菌后,细菌将通过根尖孔侵入牙槽骨,导致根尖周围组织发炎。只要去除感染的牙髓,根尖的炎症就会消退。
3.牙髓裸露:当牙齿折断并且牙齿的神经暴露时,通常需要进行根管治疗。
03、根管治疗的步骤
1、术前拍摄X线片: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在根管治疗术前拍X线片,可以帮助诊断,了解髓室的位置和根管数目及形态,测量根管工作长度。
2、揭开髓腔:去净腐质和原有充填物、揭净髓顶,看到整个髓底解剖结构以便后续治疗顺利进行。
3、确定根管工作长度:应用平行投照X线方法、根管长度测量仪确定根管度,最好插针拍X片。
4、根管预备:根管清理成形的目的是去净根管壁上的感染物,通过根管器械的切削作用去除感染的牙本质并清理根管壁细菌以利于根管充填。
5、根管冲洗、消毒:根管冲洗的目的是清除微生物、冲掉残渣,润滑根管器械和溶解有机残渣。然后,再进行根管消毒,使根管内达到无菌状态。
6、根管充填:封闭整个根管系统、堵塞主根管和侧副根管出口、防止微生物和液体的渗漏。无论是侧方加压法还是垂直加压法,应做到根管充填致密,根管充填后X线片上无根管腔隙,也不能超出根尖孔。
7、根管打桩:因牙体缺损过多,导致牙的强度(承受力量的性能)大幅度下降,不能很好地承受咀嚼力量。打桩的目的是增加牙根及牙冠的强度,增加患牙的稳固。
8、完成牙体修复:X线片显示根管充填完好,行暂时或永久牙体修复,带上牙冠,保护患牙。至此根管治疗才可算完成,同时根管治疗后还需复诊,一般周期可为3个月、半年、1年、2年或更长。